星期三, 12月 23, 2009

一個請示與一個回應

一個請示與一個回應
大司徒仁波切的講話一直給人如沐春風的舒適
他的話語簡明又深刻,充滿溫文的充實感
讓人很願意隨著他的意念去省思與實踐
這是印度八蚌智慧林的影音出版品
他們越來越懂得使用多媒體主動的傳遞美善的法音


星期六, 12月 19, 2009

來自達賴喇嘛:美麗的祈願

把握當下的選擇

人生就像讀一本書一樣,也是有盡頭的,
光陰飛逝,一晃眼,我們就會面臨這一天。
我,丹增嘉措(達賴喇嘛的姓名),
恐怕再過不了五十年,就只是大家的一個記憶。
而諸位讀者,一百年後,想必也是一樣吧。
時光流逝,擋它不住。
當犯錯時,我們不可能要時鐘倒退,重新來過。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把握現在。

人,當走到人生盡頭時,回顧以往,
如果是活得充實、有貢獻、有意義的話,
至少我們會感到些許安慰。
如果不是,可能就會非常沮喪。
要得到哪一種結果,就看當下的我們如何選擇。
想在走到人生盡頭時,不至於悔恨交加,
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當下學會對自己負責、對別人有同情心。

星期五, 11月 27, 2009

無題的回思之一

For one more walk around the garden
One more stroll along the shore.
One more memory I can dream upon

Until I dream no more. 


For one more time perhaps the dawn will wait
And one more prayer it's not too late

To gather one more rose

Before I say goodbye and close the garden gate.

One more rose before I close the garden gate.

~ One More Walk Around the Garden, from musical “Coco” ~

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時,我就深深地被它的意境所憾動,完全是我掙扎許久的心情寫照。在倫敦時,一個偶然的漫遊進了唱片行,不矜心的翻了翻架上的CD,發現了年老的Julie Andrews灌製的musical精選集。聽她神入的演繹一首又一首著當年精華的心髓,直到這首時,挑起了我至深的情緒,尤其是這兩段歌詞。翻開歌詞簡介,Andrews寫了選唱這首歌的來由:這首歌來自musical“My Fair Lady”的創作者Alan Jay Lerne在70年代初期發表的一個未曾引起共鳴的失敗musical “Coco”,使Julie選唱它的原因不在於讓人重拾起對原劇情的曼妙回憶,是一段真實的悽美愛情——Lerne 在英國西南海角Cornwall擁有一棟閉靜小屋,在他離世多年後,他的夫人才在友人的陪伴下前往處理地產。當一切事務處置妥當後,身為歌舞劇名伶的夫人不禁流連於前庭花圃之間難以離捨,她愛撫著花草唱起這首歌來,到最後一音唱完,關上鐵閘門頭也不回的離開這令她觸景傷情的地方。

我是個多情的行者,對這相對世間的美善提升的取向、動力的驅使,充滿著頻頻回首的不捨情意。多少次要下定決心要 close the garden gate,一個good idea或wonderful project一次次地讓我從觀行者跳下海成執行者,一次次地one more walk, one more rose before closing the garden gate. 啊~~

~~One More Walk Around the Garden

That old April yearning
Once more is returning
And I have a longing to wander.

The leaves may be falling,
But April is calling

And the prim roses beckon me yonder.

For one more walk around the garden
One more stroll along the shore.
One more memory I can dream upon

Until I dream no more. 


For one more time perhaps the dawn will wait
And one more prayer it's not too late

To gather one more rose

Before I say goodbye and close the garden gate.

That old urge is saying

It's time to go straying

Where no one but April can find me.

To try and recover
The heart of a lover

That I left lying somewhere behind me.

Just one more walk around the garden 

One more stroll along the shore.
One more memory I can dream upon

Until I dream no more. 


For one more time perhaps the dawn will wait
And one more prayer it's not too late

To gather one more rose
Before I say goodbye and close the garden gate.

One more rose before I close the garden gate.

星期六, 10月 10, 2009

給未來的媳婦--現代婆婆的公允立論

近來我家小表弟有了一個想要婚嫁的對象。適不適婚、合不合緣對一個小有資產的家族,多少總會有些顧慮,助他惱他或興家敗家是關係到家族共同的利益,把一竿子的人弄得有點緊張。反而他的爸媽倒很好整以暇,從容應對。當他們收到這封mail後,分傳給他們的兒女,意思是...!?看著辦。

這是近來流行於中國的一封婆婆給未來兒媳的信,乍看好似無情,細想之下卻是言之灼灼成理。這封mail曾被我廣傳給眾家好友,但有兩個關鍵處各少個0。多給了個0條件差很多呦!

已婚的朋友,僅供嫁女娶媳應對進退之參考。無子嗣者與未婚的親友道人,總是會有機會幫身旁的婆婆媳婦們分憂諮商,這就成為價值頗高的參考立論。

DW

*   *   *

親愛的媳婦:

你好!在你即將與我的兒子組成新家庭的前夕,為了今後若干年家庭安定團結,希望我們能夠就相關一些問題交換一下意見。

一、經濟問題:

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我們首先來談一談這個問題。
  1. 我兒子名校畢業,現在看來就算換工作,也基本不用擔心經濟問題。他現在年收入10萬元人民幣。 我想,按照北京現在的生活水平,在不負擔貸款及房租的情況下,你們兩個人生活應該是夠了。這個打算是基於你不工作的基礎上的。如果你有你喜歡的工作,我為你高興;如果你有收入好的工作,我更為你驕傲,你們的生活品質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如果你沒有工作,我也沒有任何意見,男人養家是天經地義,你只管玩得開心就好,作為婆婆我非常支持。
  2. 作為我們老人,在今後的日子裡也不會向你們伸手的,我們辛苦大半輩子,掙得足夠我們的開銷了。在這一點上,不勞你們費心,希望你們把所有的收入都用來建設你們的小家庭,建設得越來越好。
  3. 我和他爸養了他 20 多年,不求回報,也不用你們給什麼生活費什麼的,但是我們將不會就你們的生活再提供經濟支持,希望你們能夠自力更生,愉快生活。
  4. 你的家庭養育了你,你應該滿懷感激之情。你的家庭沒有養育我的兒子,所以請你們不要希望他對於你的家庭有所回饋。如果他基於對你的愛情和對你家人的敬重願意承擔相應的責任,我也理解並且非常支持。但是我和他爸爸將不會有任何經濟上的幫助,這一點請你諒解。當然,如果你的娘家實力比我們還雄厚的話,我們也不會對你的娘家要求任何經濟上的幫助的。我們說到做到
  5. 我們的資產和有價證券將會有律師陪伴在公證處的公證下進行遺囑的制訂。我們會把遺產的小部份放在兒子名下,當兒子不在世時,兒孫未滿20歲,這部分資金將由專人託管,並有律師監督。你將不會有機會接觸到我們的資產,希望你對於我們的決定表示支持,畢竟我兒子今後所掙的全是你們二人的,我們也絕不會惦記。

我的爸爸

每個人都需要被給個可逆轉惡劣局勢,向上向光明發展的機會與空間。
每個人都可以不吝惜的給人家機會,提供一個強大的向上提升的助力。
在出凡入聖前,人人是待援眾生,人人也都可成為救苦解難的大菩薩。 We are BOTH.
面對個人苦難如此、面對民族悲情如此;是家恨、是國仇;現世罪孽也罷、歷史沈擔也罷;被害者與加害的人。
內心裡的刻痕,往往不是一笑泯恩仇、一醉解千憂可以了脫的。
一個能轉可轉的經驗,才是真正鬆脫包袱的契機。
這些都是我們可以不吝惜給予的,與極其渴望擁有的力量。


以下是來自美國親友傳來的mail,與大家共享。

Forwarded Message

Subject: FW: 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是任何人都會引以為榮的人。他是位名律師,精通國際法,客戶全是大公司,因此收入相好。可是他卻常常替弱勢團體服務,替他們提供免費的服務。不僅如此,他每週都有一天會去勵德補習班,去替那些青少年受刑人補習功課,每次高中放榜的時候,他都會很緊張地注意,有些受刑人榜上否有名。

我是獨子,當然是三仟寵愛在一身,爸爸沒有慣壞我。可是他給我的實在太多了。我們家很寬敞,也佈置得極為優雅。爸爸的書房是清一色的深色傢俱、深色的書架、深色的橡木牆壁、大型的深色書桌、書桌上造型古雅的燈,爸爸每天晚上都要在他書桌上處理一些公事,我小時候常乘機進去玩。爸爸有時也會解釋給我聽,他處理某些案件的邏輯。 他的思路永遠如此合乎邏輯,以至我從小就學會了他的那一套思維方式,也難怪每次我發言時,常常會思路很清晰,老師們當然一直都喜歡我。爸爸的書房裡放滿了書,一半是法律的,另一半是文學的,爸爸鼓勵我看那些經典名著。

因為他常出國,我很小就去外國,看過世界著名的博物館。我隱隱約約地感到,爸爸要使我成為一位非常有教養的人。在爸爸的這種刻意安排之下,再笨的孩子也會有教養的。

我在唸小學的時候,有一天在操場上摔得頭破血流。老師打電話告訴了我爸爸。爸爸來了,他的黑色大轎車直接開進了操場,爸爸和他的司機走下來抱我,我這才注意到,司機也穿了黑色的西裝,我得意得不得了。有這麼一位爸爸,真是幸福的事。

星期日, 9月 06, 2009

十多年前的往事

在我第二次離開台灣渡洋求學前幾天,著名的賀伯颱風來襲,義無反顧的及時投入救災勘災的工作。當時我任職的NGO並不是專長救災救難或國土安全研究,我們做的是歷史聚落保存、都市空間規劃與在地文化保存等研究及推廣。因為那次的風災重創了魯凱族文化的重鎮--屏東瑪家鄉的好茶村及南投縣一些漢、原雜居的山居部落,使我們也積極投入了災變與重建的研究。我就這樣參與工作到出國前一晚才搭機離台。

在賀伯的前幾天,最愛護我的侯俊慶教授罹癌過世,賀伯之後老師要告別出殯。台灣本土的鮮花都被颱風掃光,我還特別去央求花商用進口花材以合理的價格插了三對羅馬柱,勉強的布置好告別式場。卻在出殯當天忘了這個重要日子,一早就進辦公室忙到下午,又想起時老師已被送進台北松山寺的靈塔裡了。

在今年的88水災前,我又失去了在樂壇的一個可敬的長輩,陳連衡醫師。這次得以從容的參加老醫師的告別禮拜,過幾天就發生了50年來台灣最大的風災。四分之一的台灣受災嚴重,感觸良深。從賀伯到921到娜麗到88,內心的沈痛無語問倉天。好多人都積極南下救災,我的行動力卻麻木了,哀莫大於心死,連達賴喇嘛尊者好不容易,千辛萬苦來到台灣,我都不想南下參與法會。

整個八月到現在,因為對八月的節氣適應不良身體一直很不舒服,躺在床上趁機好好的整理些思緒,回想尊者這次來台灣的零零種種,以及我從賀伯風災以後對台灣各種現象的專業觀察,還是以一個不捨眾生的心,一步步整理出來用一個比較感性的論述就教於大眾。

星期五, 7月 10, 2009

是為人還是為己?

七月十日自由時報載:“縣市合併出現雜音?中華民國鄉鎮市民代表會聯合總會發起連署,擬向總統府等陳情,要求「鄉鎮市應延續現行體制至一百零三年」,亦即鄉鎮市長與鄉鎮市民代表選舉還要再辦一次、任期四年,否則可能「引發另一波地方政治風暴」。”

只要“”選一次就表示地方自治從此落實,以後決心貫徹市級政府施政,鄉鎮仕紳不“”有異議?為什麼一定要“”選一次?為什麼只爭取“”選一次的地方自治?是因為之前沒準備好永續刮空地方好處,“”選一次爭取多四年的時間,好好的浪費預算,增加財政赤字,“”多簽些有利寡佔地方利益的合同?永續個人或派系的政治利益?從1996年的賀伯颱風到1999年的921地震,我們已經看清楚鄉鎮市級地方政治的貪婪且無能作為。他們能伸張什麼民意?有啦!有利自己私營地方支配的“民意“;他們對鄉土的永續經營,自治之精神所在的公民論壇政治的發展,奠下了什麼令人抹滅不了的汗馬功勞?只有貪婪的傳承個己寡佔經營,只發出有利自己寡頭分配的聲音。當然,在地方上也有少數有志之士,努力奔走,愛鄉愛土,但他們終究難抵地方骯髒政治的箝制,有志難伸,能伸也伸得不舒暢啊。

官派的鄉鎮區級政府,以台灣的官場文化看來,絕有可能會在施政的腳步上枉顧民意,一切力求推行上意。但台灣基層自治卻從來沒有真正的成為支持與護衛公民日常活動的有力角色,無法在國家發生危難時,適時提供第一手全面的基層損害資訊,更無法把重建與補救的資源真確無誤的到達需要的地方。無怪在檢討政府組織體制時,要被廢除自治選舉了。

除非鄉鎮級政治人物突然猛覺到,地方自治的真義被他們怠忽太久了,玩超過太多了,想還給基層政治一個衷心的補償。多爭取四年好去推動地方的公民自治憲章,落實審議式民主在鄉里中實現,集合常民覺力,共同展現無力者之力量,以確保鄉土的永續發展。

星期六, 7月 04, 2009

桃花源之夢---- 智慧林祕境

在德國,我住過哥廷根、波恩與漢堡三個都市,在這三個城市裡生活的一個共同點就是,我都能找到這樣的一個地方----一片樹林,當我漫遊到這片樹林的深處時,都能屏除一切現代化的視野:看不見任何一棟現代建築,沒有一根電線桿、一部汽車,沒有一寸柏油路。這樣的環境使我安心,覺得受到保護,能相應到生命中的從容與踏實感,而無限快慰。每次到了這樣的樹林中,我都快樂的像胡亂飛舞的小鳥唱唱跳跳著,把我的生命徹底的解放出來,回到煩塵俗世後都能神氣活現個半個月。朋友都笑斥我說,我把森林當成了加油站,沒力了就跑一趟,待廢的老爺車就可脫胎成保時捷跑車。道友還正經八百的告誡我說,莫把森林當鴉片,老用外在的力量舒活,而忽略了內在修為的精進工夫。。。。

在智慧林,要找這樣的地方不難,因為整座寺院本來就是被包圍在松林裡-----松林一向是我的最愛。只要往樹林裡走不到五分鐘,現代凡塵就可通通拋到腦後,只剩梵音與鳥鳴相伴。每當放香的日子來到,我就會趕緊預約同伴的爬山時間,到山裡快活。

但這還不是智慧林的祕境呢!2006年秋,第一次被師父抓回去參加為期五個月的口傳與灌頂法會時,就聽說了一個費時一個半鐘頭的山間密道,可以從智慧林走到隔壁的山村比爾,是宗薩仁波切拍高山上的世界杯所取景的地方,且沿路有美妙的田園風光。我雖然喜歡爬山,但平衡感與方向感都很差,上山去不但得須登山杖相輔,還必須找到很識山性的山友相伴且引路,才能成行。好不容易等到一個秋高氣爽的好天氣,遊說同寢室的老山友同行爬山去。這次十天的大放香假期,我幾乎天天上山探索不同的山徑,但是只有比爾在那幾天就去了五次之多。

一連爬了五天,可見我對這條山路有多著迷。我向來的夢想就是想要住在一個地方,是山裡或平地都可以,但要符合以下條件:從外面的大路走進來要轉幾個彎,使得外界望不進裡面的風貌,從我家看出來視野要廣闊但不要看見大馬路上的車子與醜陋的現代建築。在這條山徑裡,從智慧林到比爾要穿越一個山谷兩片山坡,就是這樣左拐個彎右轉個坡,農家景致豁然開朗,就是望不到公路上來,有的只是雅緻的田園風光,有田間小屋,有竹林小徑,有曲道流水,多的是鳥語花香。啊!在一個沒有飛機或衛星空照的時代,這裡豈非可以成為一個遠避秦禍,不知今夕何夕的桃花源呢?原來我的夢幻並不是夢,像這樣的地方並不是虛構不存在的。總有一天我的德行修煉夠了,也許菩薩會滿我的願望,讓我可以在像這樣渾然天成的環境裡,耕讀立命過餘生。

濫用的門簾

嗯嗯。。。。。

我以前發表過門簾的藝術,主要在闡揚含蓄的互給應對空間的機制,能適時的表達己方的立場,又不把對方應答的尺度鎖死;彼此在所交涉的議題上,若能產生合眾的共識,大家就在各安其位的主客關係上,一起愉快的應合著。若是一時間無法達成共識,大家就尊重彼此不同的所需,心懷著給彼方的祝福,各自帶開做好自己本分的角色。門簾在整個應對關係中,只是一個提供運作機制的中介工具罷了。它的好用,在於不必把心意表露太多,也能正確的傳遞訊息給彼方,提供了一個自由的選擇,而且選擇的理由不必多給,以保留下次給不同答案的空間與權利。

但應對的門簾也能替現人性的邪惡面,中介的機制成了假意放話與間接使壞的工具,要人意領神會的自我解讀間接傳來的訊息,去執行與表面意向截然不同的內在意圖,以達成己方意想的真正成效,又能維持外相的虛偽面孔,內外皆得利。

但,真的得以內外皆利嗎?在佛法的戒律裡,教唆他人造業的教唆,不必是直接口述,或文書指示等直接證據才能定罪,凡是因意領神會而產生的造業行為成功,那教唆者還是成為真正的造業主謀,要承受最大的業罪。我真的為現在的權謀者擔心,把通往地獄之路鋪上白布裝飾,就能改道成天堂嗎?連掩過文非的贖罪卷都不必買來稍加裝典門面,醜惡的門簾真是便宜又好用!!



星期三, 5月 20, 2009

歇久了拖不動了?

離上次的告白又過了九天,文章呢?

我在靜坐時沒注意旁邊的門窗是開著的,賓果!我感冒了。

這次的不舒服,包括了眼睛的部份。眼油出得很重,沒有辦法聚焦,所以一切要用眼的工作只能暫停了。

以前一直搞不懂,為什麼我的上師大司徒巴常常把手帕折成一線狀,輕輕的左右移動在沾眼睛。

喔!原來是在擦眼油。我這次的眼油更重,黏得眼睫毛開不開,需要我在一撮撮睫毛中把眼油拔開,好辛苦喔!

在十九年前,我也有類似經驗,睫毛黏的睜不開眼。那是一場小型的瓦斯爆炸,整個火只在我面前爆開。燒掉了我的眉毛與眼睫毛。

多虧當時同學們的細心照料,沒讓我臉上留下被火紋身的傷疤。

人生一路走來,有很多起起伏伏曲曲折折,好多故事想說,好多感想欲發,我還是傾向於把它發表出來,紀念也罷!為之借鏡也好!

不為爭是非,只當一夕漁樵話!

Ani DW

星期一, 5月 11, 2009

暫歇後的再前進

借用我的另一個blog的文章標題,寫下我現在的狀況,剛從印度回來,手邊的事也才忙玩,會再開始寫作了。
在印度時一邊忙上課,偷閒時忙爬山,還是有點閒暇想想寫作題目。
我會每天撥些時間,一篇篇地設法完成。敬請期待

Ani DW

星期一, 4月 06, 2009

喝香片、憶恩師:侯俊慶教授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養成了喝茉莉香片的習慣,除了因為茉莉香片是我在歐陸與外籍朋友聊天應酬的必備品外,卻也是當年上作曲課時,老師為我準備的茶飲。

從三歲起開始學音樂,我的生命中一直只有音樂這個東西存在,雖然在器樂方面憾於未受良好的啟發,我卻把童年最珍貴的休閒時間全部奉獻在榮星合唱團上,一直到升初三前的暑假:音樂、榮星、唱歌,就是我的一切。我的體力、心神、交友,無不專心投注在榮星的例行活動裡。說來真是慚愧,您知道嗎?當年會和老師學作曲的原因,只是為了能去考音樂系而已。

高一被聲樂老師宣告因為身體潺弱容易體力不支,而打消主修聲樂的念頭;轉而惡補銅管小號,又因為家中親長的偏見而被迫放棄;理論作曲是經由多方談判彼此退讓的成果。為了讀音樂,我放棄了優異的數理成績,超高的生物分數,來到永遠背不來書的文組班上;為了考進音樂系,我可以含淚硬逼一肢曾經神經萎縮的右手去練鋼琴;為了我的音樂夢,我可以不背英文單子、不算數學習題,徹夜的寫樂理功課、一音符一音符的謄譜。

是老師把我從短視近利的迷惘中脫拔出來,讓我音樂的價值不是建立在考試分數的高低、不在表現技巧的高超,而是在於能夠很適切的、游刃自在的,剖析自他性靈於裡外間的身心共振中;是老師把我從只見音樂不見其他的象牙塔裡釋放出來,告訴我音樂是藝術綜合表現的一環,要我從各種不同的心靈角落,踩盡千姿百態的路徑,應用多樣的藝術工具去描繪一個意象,讓我發展出一個有機的全人視野。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年共處,儘管我終究還是背離老師對我的諄諄厚望,闔上琴蓋、放下紙筆、入了佛門。二十年來沈浮在浩瀚義海中,就是靠著老師教我的兩項本領,洗鍊自己,朝向般若彼岸邁去。

遙想榮星歲月之一

在四十年前的台灣,家中有小孩學音樂是一種誇耀,是財富與地位的象徵。但對我而言,能學音樂是我的榮譽與使命,是生命中至真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

我生在迪化街、長在迪化街,上延平北路的山葉音樂班、辜家老宅裡的榮星幼稚園,是一件很理所當然的事。迪化街的榮星子弟兵,一個個的學音樂、考老宅樓上的榮星合唱團是再自然也不過了。因為那裡有我們的偶像、有漫妙的樂聲,若能上樓加入他們是一件非常神聖且光榮的事,更何況,我們的家長又個個是呂泉生老師最最忠實的樂迷呢!

有一個對榮星的團史如數家珍的母親,小學一年級的我,能去考榮星竟然成為小小的我最大的壓力。天曉得,在應考當天,七歲的我提早了八年感受到大考的緊張:四肢發冷、手足無措,真抖的厲害。老宅的二樓對我來說,一直是十分莊嚴神聖,是不可輕易踏入的淨地。我對居然敢希望成為二樓一份子的念頭,感到萬般害怕。雙腳越來越軟了、心跳得好快好快呀,這下可完蛋了,媽媽恐怕只有失望了………

星期日, 2月 22, 2009

門簾的藝術

1997年我曾經在歐洲台灣協會的期刊上投稿了一篇同名的文章,事隔12年我還是想與大家分享這個議題,門簾的藝術讓我有著深深的感懷。

在我的住所,半截門簾幾乎存在於每個房門口。因為從小的居住環境裡,在醒著的時候是不太關房門的,甚至居所的大門是敞開不閉的,只以透視性佳的紗門來區隔內外。小時候家裡每個房間幾乎都是門戶洞開,除了是因為家裡格局縱深,為求透光通氣家中的門是從頭開到尾,但這也表示整個空間動線對所有的人全面開放,沒有什麼隱私可言,所以每個房間都要保持相當的“可檢視性”,隨時都要把環境整理的像一個旅館的房客第一次開啟入住的客房一樣。

二十幾歲的時候在德國讀書,經歷了半掩房門的溝通藝術,我的朋友告訴我,如果把房門全然洞開,意思是說屋內的人歡迎所有的人不問許可就可進入;半掩著房門意味著,屋主有條件的願意被打擾,我們可在門外細聲請求入門或打擾許可,對方再判斷是否讓人進入半掩的領域;一個習慣開倘或半掩房門的人,一但關起門來,就明顯擺開了獨處的強烈意願,除非必要請不要敲門。

1993年底當我第一次造訪印度的西藏社區時,發現他們習慣在每個出入的房門口掛上全掩的門簾。當門簾後的木門是洞開著的,表示著一個門內外的對話過程:提供一個機會可以提出入內的要求,或提供一個有條件的入內許可;欲要入內的人必須尊重房內原有的任何活動,木門敞開放下門簾表示說,門內的人有意願讓門外的人加入其原有的活動,或意願被拜訪;它在這裡表達了一個柔性的溝通空間,給了門內外的彼此一個對話的可能或稱機會。一但外頭的人決定了入門的意願,掀開門簾進到屋內來,那上掀的動作就提供了短短數秒,心情轉換的時間,調整好自己準備加入屋內的活動。

我的半截門簾卻是另一種故事。我想表達的是簾內空間使用的特定性,如廚房、儲藏室;是私密空間的界限,劃定空間動線讓來此參加公共活動的人共同遵循,在必要時在簾內可稍加凌亂還能維持一個簾外接待空間的公眾氣氛。

M&M

這篇是我在1998年冬於英倫時期寫的舊稿,那時Tony Blair剛剛上台,新政的聲望正高,我看著他的政情發展一步步的把英國國力推向歐洲最高,憂心台灣當時的政情發展,寫下這篇感懷。現在的國際政情與台灣得表現也有類似的發展,是M&M的對照,我依然憂心,就讓我借“古”說“今”一番吧!

Tony Blair 與李登輝

一個念頭把英國首相與台灣總統擺在一起討論,好像不怎麼對稱,但就不知怎麼的,當我冷眼觀察一年多來Blair首相執政的點點滴滴,就很容易的連想到台灣,台灣的領導人與他的施政。不禁幻想起若Blair當上了台灣的領導人,一切將變成如何呢?英國的Blair旋風讓我對政治新秩序重新充滿了期待,也對無奈的政治現實感到更加的苦悶。

欣喜的是這世上還是存在著有智慧的政治人物,能勇敢的巧妙的絲絲剝解現實難題,帶來了溫和的時代轉型模式。憂悶的是為什麼台灣的政治人物老是剝不開眼前的利益拘束,真心的宏觀的為國家的未來好好掌舵?

80年代開始,就有國家忙著在做政治架構,經濟生產,教育福利等種種改革,為國家做總體檢:該修理的,該更新的,該淘汰的,該新設的。總是希望帶給國家一個生命的蛻變,一個再發展的機會。台灣已慢了很多年,現在的沈積又更深了還不醒悟,深層的全面的崩解終將來到。

PS事過十年,我看到那個勤勉的國家的努力破碎了,因為幣制轉換的一時疏忽,帶來100%的通膨,枉費了多年努力。一個那麼認真處置自己的國家,真誠的面對過去的錯誤也努力導正,一個疏失就很難再爬起。一個向來矇著雙眼行路的政體,哪能不跌個肢殘體碎?

理想與金權

我發現了自己於1999年初在倫敦所寫的評析文章,到現在超過十年了,我對當今的評析依舊,現在就讓我“聲西擊東”一下吧!

理想與金權--從電影Indecent Proposal 談起  

耶誕假期對電視公司來說是名片大展的檔期,不但讓看官一飽眼福,既可省得製片經費,又可大賺一筆廣告費(BBC除外),真是一舉數得,何樂不為?98年歲末英國的電視公司依慣例,號稱推出了1000部影片來吸引返鄉過節居家無聊的群眾。我雖不返鄉,也不得過節無聊,卻也難敵名片的誘惑,定時打開電視享受視覺與聽覺的快樂。到今天為止,我已看過湯姆漢克的費城,及艾瑪湯普生的以父之名了。不過今天吸引我寫下看片感言的,卻是一部我不覺得有什麼特別意義,只是想看勞勃帥哥與黛咪美女的螢幕幻相而已,想不道卻觸動了我心靈深處,繼而悵然淚下,震盪不已。

Indecent Proposal 飾演一對夫妻為了實現他們能用自己的建築美學建構夢幻家園,到賭城一試手氣,以籌資金。卻遇上一位億萬富豪,願以百萬購買一夜春宵,來證實人性真愛難敵金錢萬能的故事。這個故事的詳情,在此不想多述,我想要討論的,或倍受打擊的是,我們是能為了理念的實現而出賣自己的靈魂?或是為了自己心以為的或為他人設想的所謂大局,而放棄“私我”處事的價值觀或行為準則?金權的築夢或打壓,真能贏得人性的真情?或擊垮人們的理想意志呢?

在一個被資本主義定了型的社會裡,若是我們想要完成一些工作,成就事業、計畫,在很多方面都需要金錢、勢力來購買、促成,去支付一切費用、開銷。理想越多、野心越廣,則費用越高、開銷越大。若是經濟能力可以應付得了一切的花費,則千幸萬幸,可少煩少惱,若是經濟能力根本無法實現願望,而硬要促成,問題可就鬧大了,錢、權得從哪裡來呢.........

PS出來做事不能只憑高空的理想,夢中的圓滿,或太過膨脹的私我意志。即使是動機“純正”,也要先惦惦能力,人力,財力等實力,更要捻捻天時,地利,人和等時機是否恰到好處,若位置不對,滋味就會走偏了,更何況是“用心不正”呢!哈!哈!




星期六, 2月 21, 2009

X-Files 與我

說起來非常慚愧,我居然會從1998年起對X-Files影集著了迷,尤其是對那個女探員史考利醫師的處事風範深深地著了迷。除了這個角色充分表達了二十世紀末以來堅強獨立,理性聰慧的女性典範之外,她讓我憶起了曾共住五年的德籍道友:她的人格風采--那永不妥協的堅強意志,那一心追求究竟真理的道德勇氣,以及五年共同生活的點點滴滴。許多在我們身邊的人都知道我們兩個堅固的夥伴關係:在法義上互為師友,在生活上互相扶持,更在東西文化交流的衝擊中相互打氣,成為對方在精神上最大的精神支柱。

事實上,我們不但在身高體型上互為對比,個性志趣也迥然不同,我們雖能相依相順的和諧一致,卻也常常因為相違相逆的個性、背景,發生嚴重的摩擦與分裂,所以我們實際上的相處關係是百般滋味雜陳的,並不完全是正面的。就像X-Files中Mulder與Scully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類似,甚至他們倆個演員螢幕外的相處之道,多少都反應了當時五年生活的點滴縮影。

真實生活中的女演員Gillian Anderson的生命史令我反思起自己內心深層的真實面,有極相似的地方,更有不及她的地方。不及她當年的澈底反叛,不及她在力求上進時所展現的無比毅力,更不及她在成功之後敢於表達自己“違反”世間價值的真實需求,而後更能平穩走向一個相對安定成長的人生旅程。

人生的成長不可能一直保持正面的增進,生而為人最可愛的地方,就是在它的生命歷程中,總可以明顯的感受到苦樂交織,善惡交雜的心路歷程。也就在這不定性中,創造生命裡變化無盡的交響樂章,說明了為何歷史文明是發生在人類身上而非其他生靈,說明了為何佛在人間而非天上,因為苦樂善惡的雜陳,積累了生命成長的經驗,進而開創進步、滋潤生命,是智慧之所由來。



河畔狂想曲之一

在歐洲生活了不少的年頭,讓我感到最欣慰最感念的是,親身地見證了歐洲各大名河的各種風情:我與歐洲定情於萊茵河畔的波昂城,在易北河畔的漢堡城奠基了我的治學基礎,在泰晤士河畔的倫敦市重新出發我的學術人生,曾在多瑙河邊的雨堡享受南德人情的溫暖懷抱,在維也納重逢多年不見的故交摯友,也在浪漫的巴黎市裡驚弘一瞥塞納河的漫麗風光。不同的漫步帶給我不同的心情故事。

我與河,河與城市,城市與我之間有著程度不同的生命交流。對我而言,當我在不同城市的時候基本上的心情是不同:是初來乍到的惶恐無助,那河與河邊的城市給了我母性的關愛撫慰;是探親訪友的人情享受,帶給我精神無比的愉悅;是深入梵典的思古幽情,映入心中的盡是歷史的蒼觴;或是重返塵緣再聞人間事的任重道遠,重複著易水邊上荊軻別友的心情。在主觀上,我是不同的我,不同的我看不同的河,那河對我的意義自然隨心所轉了,儘管如此,我自然感受到每一條河在每一個城市發展使上扮演著不同角色,那河與居民的日常關係,也有親疏遠近的差別。

萊茵河是波昂城小鎮居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中心部份--在河旁研究學問(波昂大學),決定國家大事(聯邦政府),運動慢飽、漫步沈思、舉行活動。在那裡眼望去水連著綠,綠連著天,心中無限的愁思儘可不隱藏的述說給生意盎然溫柔深情的河--那安慰心靈,滋養生命的母親聆聽。

漫步在雨堡的多瑙河旁,總是讓我深深的感受到那失去的絢麗風光,退色的王謝門庭,浪漫人本的精神哲學就這麼漸漸淡出在現世功利的物質追求之外,出塵了,幻化了。

在塞納河的兩岸展現了巴黎最精髓的文化資產;易北河與泰晤士河卻冷冷的分割了城市發展的命運。不同的是泰晤士河畔的倫敦敘述了從工業革命一路走來的城市發展史,有那麼一點自大自憐的帝國情懷;在易北河兩邊的卻是生硬灰色的起重機械,忙著為德國賺來一分分的外匯,肩挑著國家經濟的命脈。


請留下您的寶貴意見與指教

在這個部落格留下您寶貴的意見是安全的,我會先看過才決定是否適合公開給大眾公覽。
我知道我拿出來分享的東西,有的有那麼一點禮教上的敏感度,不適合公然唱和或批評。
我無意在此開打筆仗,這點請大家放心!!

Ani DW

星期日, 2月 15, 2009

給孤身於異鄉的摯友

My Dearest,

How is your feeling now? 人的成長是很殘酷的過程
我們既然是追求性靈及真俗事理的一個自己的天空
或是求得一個對世間的理解
進而謀求悟得一個對策 一個突破
為自己及我們所處的世間 掙一個更深遠且廣闊的天空
一番的艱忍困苦的過程 是必需堅毅地完全渡過
所謂完全渡過就是沒有半途可收割可休息的

不是故意一定要把信寫得這麼硬 一定要艱苦卓絕
不論我們現在是男兒身或女兒身
今天我們有這麼一群學友 有理想 有憧景 於人有大愛
不忍於不公義 公眾意識的被扭曲
沒有人陷害我們強迫我們成為這樣的人
是我們先天有反骨也好 菩薩心腸也好 性格使然也罷

學佛的說是從無盡的過去世不斷積壘而來的行業因緣
誰知我們自己在過去世是如何的發願 立誓去從事利生事業
至圓滿功德前永不止息
是我們讓我們自己此生這麼矜持著 終年不悔
還要不甘心於事未竟成 一心要繼續下去走完它

這次的半途而廢 只會讓下次重新開始的更辛苦些
這次的承擔不起 只會讓下次歷經的障礙更艱難些
反正遲早都要咬緊牙根去闖關
反正事情只會越拖越複雜 處境只會越拖越艱難


所以佛家說 忍辱波羅密 無生法忍 從信可信受到信忍
所堅忍的 其實是一個勇毅心的持續 不管受挫多深重
堅毅的信念永不退轉

只是要忍得三輪體空
無受忍辱之識心 無須忍辱之對境 無行忍辱之相貌
因為祇有試著放下忍的罣礙 才有轉機來挨過生命的難題

基督教的說是 上帝的召喚 God’s calling
但祂也沒把刀架在我們脖子上 強迫我們接受徵召啊

不是我要打高空 說大哲理 環顧一生經歷 身心自他
古往今來 善惡成敗 近程利害 遠程影響
一切存於自己心中衡量 做一個不辜負此生的抉擇
替自己立定一個取捨 給自己一個甘心情願

My Dearest
你我都不是完人
我們會迷惘 我們有世情的難捨 我們執著於良知良能
我們不顧己身的助人………

我們都是佛弟子 雖分屬不同教派
我們都信仰 諸行無常 諸法無我 也都認知諸受是苦
同屬大乘佛教法脈 也都承諾過
要發大誓願 生菩提心 起大悲行
都自願的在佛前立誓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當我們在佛堂勇氣過人的立下誓約時
都是真心誠意的願意去依教奉行 不是嗎

以我們的性格 我們都願意從此生直盡未來際
自覺覺他 覺行圓滿 不是嗎
以我們的性格 我們多麼不願過去的努力付於流水
當我們一生行業蓋棺論定時
多麼不願自己會羞得看不下去

想到這裡 使我每次跌倒 都要設法再奮起 若是一跌不起會有多麼的不甘心 不是嗎

看破這點 只能叫自己更勇毅點 更沈穩點 再跌再起
對自己有誠心 就能相應到有心的同道 相互發光
共患難共扶持的 挺向前去 到般若智慧的終及彼岸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原始佛教強烈的主張 聖義諦從世俗諦中求
先得法住智後得涅盤智 成佛在人間哪
惟有苦樂染淨摻雜的人間方是成佛道場
不在天上也不在地獄 有它的甚深寓意的

坐在大石頭上 眺望遠方 試著思索出一個之所以然
意欲多知瞭一個不知領域 是我在異域時最大的快樂與挑戰
希望你也能嚐得

願你悉領來自故里無盡的祝願 並願你徉徜於秋夜晴空下
諸法實相盡入一心中

Take Care

DW

PS在當年這雖然是寫給一個同是佛教徒但屬不同傳承的老友,在內心深處,卻是掛記著因為自我要求太高而身心崩潰的外籍道友。她已經生病十多年了,希望她能真正的體悟不能太緊也不能懈怠的中道佛法,做個真實的道人。

與孤身於異鄉的摯友一起打氣加油

MY DEAREST,

無論走到哪裡 人還是人 還是怎麼樣的人都有
也許反應不同 思惟模式不同
而導至解讀出的meaning不同 表現出的衝擊大小不同
世界的真相 還是諸行無常 諸法無我
人類的行止還是 貪嗔癡慢疑
心情的循環還是 惑業苦
四聖諦中的苦集滅道的道理還是得
看破 領悟 超越
只是這些東西 無論好壞上下 在異文化的世界裡
都會放得比較大
衝擊得深 也較容易體察得到

意思是說 你在開放自己吸收新知的同時 要小心保護自己
不同文化的人私領域的底線 是天差地別的像開著手排車一樣
離合器的深淺度不一 換檔的磨擦點位置也大有差別
一切收放曲伸的應對進退 要你試了以後才能體察
只要警覺度高一點 就能常保平安
當然等你事情再看多些 經歷更老練些時
萬事就都逃不過你的法眼 進退的拿捏就能從容許多

但我還是鼓勵你心裡有事 還是得說出來
因為述說的本身 就是一個演敘替現的過程
就可以做多次的心緒整理 在這過程裡所發生的任何事
對你的主體性的意義 就會產生很多次的質變
這樣的心路旅行 可以很POSITIVE成長你的性靈
也可以很NEGATIVE摧殘你的生命力
COME ON 我有信心你是前者 或許有短暫的挫敗
但終就會站得起來 挺直腰繼續往前行

DW

PS這是多年前與好友相互打氣的信,在整理舊稿時,再重讀一次,居然也更能貼切此時的心情。是我在這幾年中停止成長了嗎?還是大時代的鑿痕刻畫的更深了,印證了當年的觀察?或是法性法相在娑婆相對界中定向如此?

星期三, 2月 11, 2009

終於下定決心寫部落格了

想開闢一個部落格小站許久,幾年來試開過幾次都縮手了,終於........
敬請朋友們多指教!
Ani D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