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7月 30, 2023

台灣的論文「抄襲」寫作

台灣的碩博論文為何「常」陷入抄襲爭議?就是語法與詞彙量不夠豐富,不懂得打破參考文獻的敘述結構,改用自己的文字講同樣的東西。

我在英國讀書時,最不能適應一種的是繳交期中/末考用小paper 的寫法!例如引述五個既有文獻佐證,「編織理由」來表述你對某個知名理論的贊同或反對!你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語言片面引用某段文獻,不考慮其上下文觀點的串聯,但憑一段隻字片語來支撐你個人的立場。給我的感覺就是在練西式「八股文」——正經八百的大講沒有真正意義的胡話,其實就是練習不會犯錯的論文寫作。有什麼智識上的意義?大學的語言班裡充滿改寫文獻引用的練習,我認為在某種程度可以練習更換思考角度,並以不同詞彙的累進,鬆動我們思維的單調慣性,把自己的腦袋活水起來。漸漸的就可以產生更立體且多向性的思維習慣,彈性的接受變化的可能。

這是東亞儒式教育所欠缺的技能(靈活的自我表述),所以在論文寫作時,即使有自己的原創見解穿插在其中,由於寫作學術論文必須有參考佐證的羅列,因為不懂引述文字的改寫技巧,而陷入「抄襲」疑慮了。

其實即使很懂得文句的改寫技巧,更容易天下文章一大抄呢!就像很懂得即興的改編演奏,可以因為熟悉而能夠不過心意(不動心思)的華麗拼接;也可以即時映和身心狀態,將共振的現勢無時差的恰如其分呈現。在現勢的情況下,前者是絕多數,後者(以當前的智識環境而言)是極少數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