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2月 23, 2023

習學古文

週一去聽實驗團的演出,唱聖母悼歌(不諱言的我下半場溜了,因為私人情緒的原因)為什麼有私人情緒呢?這是我正式在輔大學拉丁文後第一次好好聽場全拉丁文原文的聖樂演出,有歌詞可看。第一次我覺得每個字都似乎認識,卻想不起確切的辭意(聖經拉丁文真的很簡單,上過一年的基礎拉丁文就可以直接念不用翻譯)。還有我讀出了聖樂原文文法的使用,簡潔又精確的文義,訴說了不少內涵的細節,讓我看到了耶穌殉難後眾人包括聖母本人的身心狀態與當時的實景(當然曲式的走向對我的身歷其境的同理狀態幫助很大)。也讓我再度地意識到聖經文詞中譯本超譯的問題,真的發現了一個文法結構細膩完整的語文,被翻譯成中文後所遭遇的表述上的困難。

說了這麼多,我想說的是,古文的習學真的要能確實熟練了,如使用母語般上手了,才可以往旁邊放著。那種好像認識他又都不真認識的感覺真的很難受,在輔大修的拉丁文高分,跟我在香港學的兩年法文一樣,雖然沒全忘,還知道辨別。但卻要笑問「客從何處來」了——這字真的是啥義?這語態,時態,名詞的格位,介詞。。。真的模糊了,若是想再去上拉丁文進階班(可以讀真正的拉丁文大作),自己在家裡得好好從頭再「煅煉」一番,真的是要從火而煉的!

(後記:年紀大了,果真在評析上多留餘地,否則以我過去代筆考評的犀利,那中譯本會被我罵的。。。屍骨無存呢!)

星期日, 12月 17, 2023

回望與感懷

我,遵從阿爸師父(部份長期跟隨大司徒仁波切或做事或長期上課的台灣弟子都尊崇我們的根本上師,私下親切地恭敬地尊稱他「阿爸」)的指令,不但勤於筆耕,還弄了兩三個部落格,留下我多元多方的思考所得,意主意造作嗎?每過一陣子我都會回頭檢驗自己所思所念,跟我一生追求的初衷的差距:出世的、入世的,日常的、宏觀的,我寫詩寫議論,也把我在本科時期的學位論文:一篇演敘體的民族誌也弄上網,本來想開在一所新興的律學苑的文化課程規劃也上網公開(結果其住持法師沒有我想像的願意多角度思考)

我檢視了自從上網發表文章後的每一篇,幾百篇有的。我想一個人若是對自己的身語意誠實以對(留學德國時承繼到德國文化最寶貴的資產:身心一致坦承己心)我對繁華的認知,對昇華己心思考維度的期許,對宗教與僧團續存於世的基本原則與態度,經過了很多各式超多樣化的經歷過後,可能對人事物的觀察更慎思多角度了,也因為史觀的自我修正,我對每個文明圈的春秋針貶,可能會因為史實證據的出土或再探討,重新掂測了人類文明發展的重量而修正我的研究途徑與史觀。但是,但是!即使所認知的學術世界超級顛覆變化,身為行者與智識的良知,存在的真實追求與價值,無論思維的進退高低,始終在同一個希冀向上向光明蛻變的道路上,不因為我的世間角色發達了(被重用重視)或者沈寂了(窩在山區一角的蘭若裡)而改變我的基本心智!不因親厚偏袒為之降標狡辯,不因私人仇怨而洩憤改志,而人格大角度翻轉!(佛來佛斬、魔來魔斬,只要它不是真佛、只因它真是魔)

以此敬告我曾經的諸位師友!!!你們有些的轉變,值得為人一場嗎?

星期日, 12月 10, 2023

論台灣高中國文,有關文言文刪節爭議

台灣的中文教學直到我那個年代的大學國文選(現在的具體情況不明,應該也沒變多少)都是一個字一個字掰出來的「教」:先一個字再連結成詞再組合成句再集結成段,老師手把手「牽著」的教,然後學生如實的記著背著字字不落!難怪一個學期讀不了幾篇文,上了大學自主看不了幾篇文,不會多元多角度檢視行文邏輯,不能學習用不同視角不同的上下文拆解組合詮釋出行文的不同滋味。所以自主寫不出需要引述大量參考文獻的學術論文!!!我後來強大的中文「造詣」都是國高中時的任性與叛逆,不地毯式的背誦老師的「教學」(也背不來書),而是自己去買書自己看:古今文選、昭明文選、世說新語、左傳戰國策、還有諸子百家文選等。自己學寫駢文對仗,自創詩文格局,行文筆觸。(卻是國文聯考分數不挺高的就是了)

況且,我覺得不是現在比較道德淪喪,是少了讀那篇顧炎武的「廉恥」一文所致。而是以前的智識真的只是少數人的特權!例如在歷史的中國平均識字率不到五個百分點,然後再從識字者中擢拔出有見地者,不出千分之五吧!所以維持一個相對平穩的智識倫理比較簡單!現在識字率超過九成九吧,大學以上學歷的有過半吧,參差就明顯出來了!

再之,真的要深究禮義廉恥國之四維的真義,不是更應該去讀,此觀念的創始者管仲的原文嗎?《管子》的牧民篇。

星期二, 12月 05, 2023

又要聲討學位論文、期刊及研討會論文的寫作是嗎?

台灣的學術界是已經很怠惰了沒錯,但這種事不該被政治運作為了破壞選舉結果而來!林智堅的論文只是一個讓學校賺錢社交用學位,囫圇通過的通例。說起代寫或抄襲,現職上老K大小民代縣官多囂張呀!不照舊選上或沒辭,或者先辭了又換個地再參選(最雜抄的那個)!!只是苦了現在還在學校的在職專班學生罷了(突然要認真點讀書,寫字)學校少了收入(想亂混的不敢再進入學程)到底懲治了誰?端正了啥?

我說了,台灣學生不懂正確的「引用/參考」不會改個筆法寫一樣(同義)的東西。文字功底差呀!第一,不會用不同的語意結構論述角度檢視同一樣東西;第二,不會用異字卻同義(同義詞)的文辭描繪或界定同一個概念。說白了會了那些文字技巧,也不能真的證明你的智識思維有真的在深究思考,也可能會變得只是很會詭辯:通俗點的例子講,就是超級靈巧的紹興訟師,再者就是中世代印度那些混跡辯論台的議論師了!每個議論的視角每個可以轉換詞義的概念都拿出來徹底的翻攪,論風最盛時,輸的可要當場自殺,旗下弟子權歸對方所有。然後呢?印度傳統就被伊斯蘭給滅了,所有古蹟古物都要被保護性的深埋地下或堆成土丘,靜待後世挖掘重光!

台灣的智識教育與學術風氣早該花個幾十年徹底整頓,從幼兒啟蒙開始一路打底,分眾智能、技能、藝能、職能教育將人類社會以「全人」之姿建構起來,讓每個人能憑藉自己的資質才能,適合自己的意象旨趣,適情適性的做團體裡與個人生命中的自己。比打倒一個意欲投入政治的特聘教務,更有實質的意義。不能真的「又」掀翻了一個,鳥氣爽了,台灣學術界低能與「阿扎」依然如故,卻只便宜了某被看破手腳的狀似「高潔」政客,更骯髒的在政壇上翻天覆雨!

高潔清亮的學術精英們,智識的良心,怎不聲討某倀某智呢?真氣節璀璨?差不多一般(甚至更低)吧!

星期一, 12月 04, 2023

誰屬「中」?是「漢」又如何?

話說中國歷代著要的建國者或是重大「民亂/革命」發動者哪個是來自中國富庶地區?絕多數來自邊塞地與匱乏地,甚至經過考證絕多非出身於原本世家華族。(司馬家是東漢世家出身,擠進一國之主行列後的表現。。。。很是OX呀!跟歐史很不同)所以既然繁盛都由邊陲而起,現在的台灣更要有自信,有契機成為東亞文明的新締造者呢!

根據確實考證,我的父家與母家皆是來自中世紀中國統治家族(接續著的兩朝,都是帝王不得勢子嗣的後代)。外人看來他們連續創造了文明璀璨的痕跡,讓中國人至此都為之驕傲著。需可知權勢家族後代能歷經次次戰亂遷移、存活延續比一般百姓要艱困(會被下個得勢者收捕追剿)雖然過程中有可能有過繼、收養、入贅等非血緣竄入,產生非血脈子孫。但是只要你是頂著家族延續有形無形資產而續存,你就連著一脈相承因果恩怨——憑藉什麼是你可以續活?你的代代續活是很多人付出生命的代價的,不管其原因是因為疫症天災還是戰事人禍。能逃能避的都是有資源的既得利益者。因果負面的包袱是很沈重的,因果正面的資源是他們曾經帶來文明蛻變不可逆的轉折詰點。那是一種一體兩面的負擔也是優勢,他給你先天上帶來了突破桎梏的靈思(靈感與巧思),也會帶給你掙脫不了的抑制壓力(被強力壓制於桎梏的框架裡,見不得光。因為害怕你會起而奪權,搶走層峰的榮光,自立頂替)!

所以我看到誰誰誰號稱是誰誰誰皇族,還看不起他人傲嬌不可一世,然後在真實世界裡終究落魄蕭條,真是喟嘆一聲在心中呀!

這兩段都扯遠了,中國的幾個光輝時代,尤其是那個令中國人最傲嬌的「那」個,不要說現實上的文明程度其實遠遠遜於同時期建置的大食帝國,只是個地區性的瑕疵強權。這個光輝時代的締造,還真的不跟華夏既有文明有確切的承繼關係,至少不是所謂「正統」禮制智識的代代承繼。更別說現在的「新中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馬列毛習一路下來,更是外來傳播的思潮引發所致,跟「中華道統」沒有毛邊關係。所以,所以。台灣的天龍人跩個啥勁?台灣人又自卑自賤個啥勁?在二十世紀初,台灣與滿洲是兩個「後現代」政治主張的實驗,最成功的兩個政治實體。兩個都不是處於中國歷代慣稱為「華夏」的領土範圍(皆是蠻夷邊陲)為何要背負「偽」政權與該被光復的恥辱失土的大帽子裡!

從大片陸地轉向海洋,台灣早在四百年前就已經是海洋史觀的一份子,十九世紀末多少智識帶著對現代社會最大的反思,建立起最趨向社會共同體的「後現代(後資本)」建制,比歐美都早走向平權、永續、非營利建構的超現代社會。我們現在也可以再次引領文明蛻變,率先走入寶瓶社會!不要再受縛於根本不存在的「大中華」傲嬌裡坐井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