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月 03, 2014

憶大師——精彩文章的轉載

《前言》Ani DW嘆曰:
在這篇文章裡,講了很多民國五十年到六十年代的音樂往事。有提到名字的有沒提到的名字,其中至少有兩位是相當難得一見的古典音樂創作大師。都逝去了——李泰祥跟我的老師侯俊慶。李泰祥的名字還有人聽過,侯俊慶呢?連後來的音樂界都不太聽說過。
李泰祥有很大的天賦在古典音樂上,他是晚期的古典風;侯俊慶有極大的天賦在現代音樂上,能用音堆音塊的概念,堆疊出真正扣人心弦的音響(不像現在一般的台灣現代樂,抽象到你根本不知道他們在彈奏什麼。)他們的音樂技術與人文素養,有辦法撐起一家音樂學派,一個超越西方的音樂風,我們可曾知道我們台灣曾失去什麼可能的風華嗎?
李泰祥留下的『一條日光的大道』、『橄欖樹』。。。但是,他的藝術才能真正是這樣嗎?大家在說台灣對不起郭芝苑,虧待呂泉生(我另一位恩師),有人知道林福裕老師、蕭泰然教授寫了在音樂技術上意境上更高超更成熟的台語藝術歌曲嗎?
隋唐時代的文化豐饒,就是讓更有資歷出場的藝文大師真正的發揚,被看見,被欣賞。台灣的文化枯竭,是真正的文化實力,沒有被看到,無法被廣泛的厚植到普羅民間來。遺憾事就發生在這裡。音樂界是如此,在別的領域也如此吧!
他們這組人有一個名字,叫『製樂小集』吧,或是類似的名稱,俄羅斯的五人小組能發光,後來又出了更多的大師。台灣在他們年輕時,一群人相知相遇過,然後無寂的散了。。。

丘延亮忆李泰祥:乱世中最天真的灵魂(原文連結在此)

1 則留言:

  1. 在那風聲鶴唳的年代,他們那群思想偏左的藝文青年,有僑生、外省權貴後代、有福佬、客家與原住民,為台灣文化的多姿彩,築夢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