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7月 24, 2014

和譯漢文與漢譯漢文

DW:我覺得漢語文的整理缺少了語詞考據朔源的研究,尤其是外來語的詞源學,字詞語義的深究其實十分有利於思辨的練習,由其是思維的邏輯理路的訓練。

黃克武:新名詞之戰:清末嚴復譯語與和製漢語的競賽
http://www.mh.sinica.edu.tw/MHDocument/PublicationDetail/PublicationDetail_86.pdf

『。。。蓋新學者不能讀古書,而老生又不解新意,兩者交譏,而倭文乃流行於禹城。日本文學博士服部宇之吉謂日文勢力,及于中華,頗譏吾人摹擬無識,吾人能不愧乎?及至梁啟超掌法部,乃改「取消」為「撤銷」,「手續」為「程序」,「目的」為「鵠的」,然大勢所趨,不可挽救。學問非用新詞,幾不能開口動筆,不待妄人主張白話,而中國語文已大變矣。。。』《梵天廬叢錄》柴小梵

我們現在又改『再現』為『替現』、『主流』為『主渠』、『另類』為『另翼』。。。意詞不精準的部分,搞不好是和譯漢文的開端,而非清末的西詞漢譯的問題。那麼,那時候的漢學大儒們是怎樣的理解西洋概念與西詞原委呢?事關中西文化腦袋轉換的正解或錯置的問題,我覺得要再重新再看當年論戰的點點滴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