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學好多語文?敏感到語言差異的首先要對音源的差異性,能夠靈敏地覺知出來。所以要學音樂,要從古典音樂學起,不一定要是西樂,東方音樂也可。但是要能辨別出音高與音質的不同,然後可以依之調整自己弄出來的音高,速度,節拍與音質。這樣能掌握多語的機會也會大增的。久之,對感官與概念的微細差距也能感知,然後形上形下、事象理據的邏輯差異也就容易分得清了。
言而總之,鼓勵大家讓下一代能從小好好學音樂!
想學好多語文?敏感到語言差異的首先要對音源的差異性,能夠靈敏地覺知出來。所以要學音樂,要從古典音樂學起,不一定要是西樂,東方音樂也可。但是要能辨別出音高與音質的不同,然後可以依之調整自己弄出來的音高,速度,節拍與音質。這樣能掌握多語的機會也會大增的。久之,對感官與概念的微細差距也能感知,然後形上形下、事象理據的邏輯差異也就容易分得清了。
言而總之,鼓勵大家讓下一代能從小好好學音樂!
大家都說『茶金』拍的「四萬換一元」偏離史實的「史實」是與原小說寫的不一樣,還是大家真的知道其政策被形成的「實際」過程?當時台幣跌成那樣想大力重振金融秩序,即時扭轉台灣的政經情勢,不幣改是不可能的。這個貨幣崩盤,老K有大罪過,沒人反擊與否認。但是,我覺得影片表述的雙方爭議,是美方規定「將來」的新台幣,要跟美元掛鈎保值抗跌。我覺得當年的人民反彈很大,是因為台幣與當年「國幣」銀元的匯兌問題。很多長輩以前跟我說,老K透過這樣的換兑,將財務乾坤挪移。如果大家都跌哪有這忿恨!一定是有「別」的問題在其中。以前雖有法幣與金元卷的流通出大錯,其實當年中國的「國幣」是銀元。在很多支付都是以銀元計價,但又規定在使用時「必須」匯兌成當時的「流通幣」才能使用,當時在台灣就是「台幣」。問題在這裡!(在魔鬼的細節中)於換幣前的匯價是一比三,換幣後還是一比三。一樣的銀元前後價差四萬倍。
因為我的朋友在做台灣戰後財經政策研究時,也是有發現當年的台灣政府在研議台灣當年的財經方向擬定,美方有某種的決策與干涉權,也因為美國不放心這批來台統治者的財經決策能力。尤其是中國政府亂做金融改革,造成法幣與金元卷風波後,也同時發生了中國其他「各省」流通幣亂象。我以為若說原書上美國反對幣改,應該是反對中國來的台灣政府想像以前一樣的亂改一通。台灣當年的執政者反對的美國提議(雖然不能確定針對「此事」雙方是否開會討論過),應該是幣值連動美元的問題上,失去了對貨幣匯動價值的主導權,被這樣規定簡直是「國恥」!而且在換匯的同時,又私下做銀元匯兌的佔便宜小詭計。
要知道,在二十世紀初(二戰前後)世界上的貨幣、金融系統經過了幾次的大崩跌(大國的里拉、盧布與日元都無法抗跌),在二戰前台灣都沒啥經歷過的。所以,一直到戰後,可能很多台灣人對動產的累進保值方式,是相信貨幣存錢的,以原來的幣值保存現有資產的。突然來個沒經歷過的大幅通膨,若是全部人一起破產,大家只會反政府財政秩序無能,跟當年的中國人一樣,把這個政府趕下台便是,怎說是「財產小偷」呢?罪過罄竹難書,事後又不被「允許」議論細節(免得政府裡很多人會被議處,蔣幫施政無能的真相被知曉)所以當時的人只能把整個忿恨約略為「四萬換一元」這件事上來,來概括整件事的發生有個集點可說。(註記:我記得在歐洲時讀過一個資料,英鎊、法郎、馬克與里拉,都是金幣的計重單位,所代表的金幣幣值的重量是一樣的。結果,歐元還沒統合前的幣值英鎊最抗跌>馬克>法郎>里拉。)
但是,突然想到的是,當年我媽重病(結核病)她外婆是用「金條」去換脫媽祖婆金身上的褲襪,來給小朋友穿,祈求生存平安。阿嬤也常說,媽媽的身體健康是用金條疊起來的:用金條換藥(盤林西林)跟媽祖褲襪。現在想想,老媽的外婆家是做大宗物資貿易的,是走上海線的。(所以二舅公家的大表舅坐過當年的「太平輪」往來兩岸)當年的金圓卷與法幣的大通膨,大潰盤怎沒受到影響?怎沒連倒呢?(迪化街的各行號商賈怎沒連倒一整片呢?)難道當年兩岸匯通的「標的值」不是當時兩岸各自的「流通幣」法幣或金圓卷與舊台幣?可惜當前,我能知道真相的管道都去世已久。現存的幾位長輩,若有的也都不是當時操持家業的當事人,不會知道此理財細節的。好可惜喔,是真的有阿嬤的故舊是當年「合會」系統的年輕參與者,在他們講到四萬換一元時,都不懂得問。因為我覺得在他們的言談中,沒有像影片說的用布袋扛的整車的廢錢。(因為他們都是做大宗生意的,涉及的錢,會比「茶金」裡的茶廠金錢往來多很多,我卻沒聽說過滿屋沒用的現鈔的故事!或是說過了,但因為當時的我年紀太小,所以不記得?)
我想,這次大家反應這麼大,覺得『又』在幫老K『脫罪』,是兩年的疫情苦悶的躁鬱,以及最近看大流氓台中海線顏家的總總「生計」模式,與其在地方上的「霸行」偉績,把3Q的遭遇與現在林醫師的處境同理化了。太強烈了!冬瓜好比當年的國民政府,3Q與林醫師就代表了當年的台灣人的處境,林林總總的加起來,劇情的一句話點燃了整個草堆。若是那編劇這麼有心機(中國北電學院的背景),透過「表面」戲劇化場景的煽動,就引發「反美」情緒嗎(凝結韓潮藍)?還是讓台灣人更痛恨老K國府的虛假漂白呢(激化急獨綠)?我覺得編劇可能是簡化了其中過程,以爭吵當成戲劇化的高潮點,我也看過該集,老K沒有被「漂白」,而我反而在劇情的演進中,看到這樣的諍點,美國要讓新台幣與美金匯率固定黏著,用美金背負台幣幣值的穩定。(後來台幣卻也一路貶值從1:5到1:40反而長期定住了,國府有看到咬緊美金的好處,所以之後台灣對美出超過大要讓台幣「升值」,國府反抗了很久)
蔣幫那群政客,是真的沒有國際財經的知識的。我是親耳聽過當事家屬說,當年國府要員常來家中飯局,請教民間高手施政意見的,很多都「照做」不誤!而且此劇的劇情,沒有交代1949年前台灣發生的林林總總,只有呈現當年在1949當下姜家的生意模式!當年桃竹苗一代的茶葉,還有關西羅家,他們在桃竹苗與台北地方結合勢力,恐怕比起北埔姜家都大。
此外,我看了那篇在推特上被引用的陳翠蓮教授的文章了(陳翠蓮 老師:什麼是【四萬元換一元】?)她總結了當時的原因所在。但是,雖然是有很多原因使得當年這麼大的通貨壓力!
可是這麼多的財政理由,更是說明了當年的中國來的政府治理不善,貪腐嚴重還五鬼搬運是很大的原因。再加上台灣人絕少有二十世紀初金融風暴的經驗,沒被當年中國經濟秩序的混亂波及,卻「承受」了「中國政府」來台的治理混亂,衝擊之深,所以四萬換一元的「罪過」老K得擔!!美國只是對最後「收拾」善後的「程序」進行幫助罷了。但是再說一次,有人在四萬換一元前被迫把手上的銀元以一比三換成舊台幣,卻在換鈔後有人卻是仍然以一比三將銀元兌現成新台幣。這也是很大的忿恨點。這就是四萬倍損失的原因之一。
這也引發了我不少疑問:我來自從事國貿身手的家世背景,真的很想從實際的國貿、經商的角度看那段時間的真正情形。真想知道在那段時間幾大家族時如何維持不衰,甚至想了解跟美援無關某些生意到底是怎麼奠下基礎的,讓我家在1950年後,和其他大稻埕商賈、會社洋行與相關藝匠師們可以站得起來,百業興旺?(除了常常憲兵封鎖戒嚴本街區之外?)
還有,在這麼時代艱困的情形下,大批的中國僧侶,名僧大德是如何在此艱困缺乏的環境中,與非基督教美援背景下,是如何個個復興佛法事業,保持人才培育,叢林再起,使漢傳佛教立足台灣?
結果新台幣定匯美金不成在短短幾年從1:5劇貶到1:40(民國四十七年)家裡是進口商,迪化街一堆洋行,大家是怎麼活過來的?難怪小時候在台灣一向港貨日貨多,美貨少且貴,是高端人士才能擁有。可是我們也買美國農產啊,至少有大豆,難怪老蔣長期給台灣人用飼料等級的美國大豆進口。《「茶金」歷史爭議解密》當年為中國大印鈔 若非美援「4萬換1元」也救不了台灣
光復香港,時代革命!!!
在香港如果沒有在公醫體制中生小孩,為了各種理由去了私營醫院待產,代價奇高,無法想像。這樣的香港在幾年內莫名失去了幾千(合理懷疑可能上萬)有前途的青年。有幾個被從天台拋下,還有被投海的,香港父母為何都沒被聽到出聲呢?
其實在二戰結束前香港總居住人口不過百來萬,且多數在地人都是客家人。只有在小小的九龍半島,住著服侍洋商與華籍大商人的「效勞人」他們才是講廣府話的。現在香港的永久居民人口六七百萬人,有兩種的「逃難」來源:一是早期的在中共竊取中國時逃來的共產黨對頭——老K黨政治人、各個宗教的領導者、殷實的資本家與產業實力者。第二波從文化大革命起,聽長輩說尖沙嘴海灘每天都飄浮著大量的屍體(被鯊魚吃剩的)。對,那時鯊魚很多,出沒在香港各地沿岸。(所以我也蠻能理解的,香港人為何要大吃花膠、魚翅。他們跟大魚有血海深仇)這是大宗的大宗現在香港居民的主要成分(因為前面那一批,安定後,還有外地資源的,來港沒幾年大多紛紛轉移到其他目標區。最有錢的去了歐美,為了生意去了日本東南亞,只有老K政治裙帶的只能來或者被綁架來台灣了。)
現在住香港的,喔還有改革開放後又來了一批不少的福建人、廣東人。再來就是於紅朝有辦法的紅頂中國人了。這些人啊,最怕中國政府哪天發起瘋來,咬個罪名自己就不見了。所以啊,連孩子不見了也不敢出聲,連詢問一下都不敢。因為不想再次被共黨重新拘入那當年逃出的夢魘裡,還得逃離鯊魚嘴口的日常環境中,被身心折磨。即使失去小孩也不敢問責,保自己一命要緊!這就是香港常民現況啊!
不知道大家對根本不愛吃的美豬吵半天幹啥呢!美國人想要法規上公平就公平吧,大家也不會去吃,幹啥呢!就給美國一個「面子」啊,而我們要賣給他們的反而是他們需要的,他們需要的東西給我們低稅優惠,讓台灣製造更有競爭力。或者說我們開放美國飼養規格的豬肉,那他們也要對台灣開放台灣規格培植的農產,讓我們盛產的農作物也能銷往美國,讓我們在美國的子弟吃到家鄉食物啊。
吵著反美(萊)豬的,一定是對實際上的美豬沒經驗的。問題真的不在「萊劑」上。大家吃過正常養的大美牛嗎?不管是整箱的條肉或是燉煮或是熬湯,一層的大油啊,冷了以後好厚一層黃油。我想很多人沒此經歷的。因為小時候美牛很貴,沒有多少人吃得起的。所以現在大家都能接受當前油花少的美牛肉,是「瘦肉」過的牛。知道美國肉牛多大隻嗎!又高又壯,我們的黃牛的三四倍壯,所以太過壯碩的牛本來得要超肥的。豬呢,再咋養都是百來多兩百斤,油花分佈沒那麼重。完全沒油花的肉實在太柴無法入口是第一。最根本的問題是美豬「腥羶」!「腥羶」!「腥羶」!太重要所以講三遍!!!所以好市多賣美牛沒有賣美豬,美雞!why?不好好想想?我真不怕美豬上市,人人可見,為何沒人放到市面上來,認真想過沒?因為沒人會吃的!進口商不會做虧本生意啊!不然我們也沒禁止美車進口啊,怎麼絕大美車沒進來呢?當年也是吵的要死不是嗎?我們政府沒讓進嗎?不是啊,消費者不買所以沒進啊!
哈,三十年前美國也吵過美國火雞進口,我們雞農也大大抗議過,後來開放了。大家在市面上看過美國火雞肉嗎?大家還是買台灣雞肉不是嗎?所以問題在哪個?美國只要在法規上不禁止而已,也沒強迫你買啊!超難下嚥的肉大家也是不會買不是嗎?難道有人有口腹虐待狂?
但是現在呢!在海口地區橫竄的地痞黑勢力遠大於斯文儒雅的白勢力!真讓人情何以堪?海口人的豪氣雲天盡顯在掠奪強豪中嗎?海口文風的細緻儒雅呢?資深的漢學詩文,西方古典鑑賞閱聽的從容沈靜到哪去了?竟然全部被消磨在黑勢力的剝削壓迫中了?
又是金黃蘋果的產季了!它是唯一一定要在秋冬之際才吃得到的蘋果。最好吃了,不管是哪個產區的(日本的或美國的都行)!當然我吃過最最好吃的黃蘋果,產區是印度西北山區喜馬拉亞山邊的kino地區產的蘋果。一個高山上交通困難冬天極寒的地方,他們的蘋果其實九月底就下山了。因為全體的族人都要下山避寒,通常就來到兩千公尺海拔的喜馬恰省藏族屯墾區(因為他們都是藏傳佛教徒)有那麼幾年我在秋季長時住在山上的寺廟裡,吃不完的蘋果,連五爪的都好吃!但是這些蘋果一般人是買不到的,因為還沒來得及在市場上架,就都全部被印度的「高貴」人士/族裔給統包走了。(我們算是走產地關係的後門呢,才吃得到!)
這就是我認為老李不配被稱民主先生的原因,地方常民生活中的自由、民主、尊嚴何在?每個常民、公民在日常生活生計中沒有民主自由與尊嚴的日子,沒有被「有辦法、鑽漏洞、強霸地方」的暗黑勢力或白道善霸「把持操弄」公平正誼的對待,這叫做哪門子的成熟民主體制?別說幾大弊案、命案在手,還有落落長的特權超貸案、各種浪費國家財政預算的勾當。。。。。都在您治台時間手上發生!
共和推翻滿清是一舉全覆嗎?錯,九成官吏用舊!革命黨就那一小堆,還已死了不少「菁英」,那裡找來夠用的治國之才?隆裕太后下旨政權和平轉移是重點!國體移轉只換頭,底下沒動!才所以說共和國只是換臉沒換身,政治上迂腐的、守舊的、貪婪的勢力沒退多少,所以才有共產中國崛起的機會啊!那才是真正的徹底顛覆!
但是,他們在顛覆所有舊體制前,並沒有先顛覆自己「皇權專制」的舊腦袋,所以解放只成為個人與少數領頭人的奪權「藉口」,奪下國家自己成為新「皇族」,壟斷所有資源與權力,整個權力政治的運作,持續保任在「前現代」非理性人治寡斷,連走進現代社會的思維意識都沒有,還想著「後」現代、「後」資本的社會民主主義的全新局面?結果現在中國狀況,更甚於歷史上最腐敗的皇權政治!
其實當年的共和革命成功跟現在的民主體制政黨輪替差不多,就換個領導的頭,官吏體制還在!
看看共和國成立後革新復興了49年沒成功,也被翻車去了!五十年內的再度覆地者,有啥改變!有!變得比歷代最專橫的「前現代」社會的任何統治還「原始野獸」派呢!說好的超前全世界,華夏稱霸的偉大復興呢?在南柯樹下等你來夢呢!
大家都以為的左一定是親(現在的)中,心向(現存的)共產黨政治人。我認為真正的左翼是反對已被實踐的共產政權的,因為基本上現實中執政的共產政權,距離良善且人本的「進步左翼」意識實在是更遠了。
「進步左翼」的起始點,是對人群與其他生靈與環境的珍惜、友善與慈愛。是一種不忍心,希望創造更多有能者放光芒的機會,希望良好的生活環境可以生生不息。而不是在看透鬥爭、壓榨與剝削伎倆後,自己學會且更善使之,成為更強大且專橫的霸主。真正的辯證精神是透徹腐敗後的從容自在的放下,而不是搶來權勢棒子舞得比原來的惡霸更加淋漓盡致,讓世間失去更多的亮光!其實佛法是「進步左翼」的最圓滿實踐,這樣說法達賴尊者也是說過的。(這樣加上前一篇就是完整的一篇論述)
大家都以為的左一定是親(現在的)中,心向(現存的)共產黨政治人。我認為真正的左翼是反對已被實踐的共產政權的,因為基本上現實中執政的共產政權,距離良善且人本的進步左翼意識實在是更遠了。進步左翼的起始點,是對人群與其他生靈與環境的珍惜、友善與慈愛。是一種不忍心,希望創造更多有能者放光芒的機會,希望良好的生活環境可以生生不息,而不是在看透鬥爭、壓榨與剝削伎倆後,自己學會且更善使之,成為更強大且專橫的霸主。真正的辯證精神是透徹腐敗後的從容自在的放下,而不是搶來權勢棒子舞得比原來的惡霸更加淋漓盡致,讓世間失去更多的亮光!
在我的坐位背後,添了一座工業風的鐵書架。先挪移了五層書籍過來,移出來的空位留給還在台北的書。小妹說要把我的望月大辭典與梵德大辭典留在家裡鎮宅,南傳藏經與虛大師全集也留下在家裡佛堂供著,其他的(多數有關印度學的書)等等搬到汐止來。
五層書看看我在本行以外都關心什麼議題呢?從下往上看,下面第一層是二次大戰後的流離失所,或是白色恐佈的或是少數民族屬民處境的記事文學、口述歷史與專業的人類學民族誌(這還是比較專業部分,靠近人類學本業);第二層呢是無明煩惱、禪修、意識活動與器世間結構、邏輯等等以現代的認識觀與思維理論的角度與語法的論述與解析(這是我想用現代的視角,重新思考佛學的各類論題,繞著議題上下左右的檢視自己);第三層是世界文明史的再回顧,重點放在對東地中海地區與中亞西亞、文明間的糾葛與遷徙、共振與異化,希望從非漢、非希臘化主流的角度,補足自己寡陋的思維盲區;第四層可精彩了,全是有關「中國史」的非主流非官學的解讀(還不包括我在紅色中國研究的收集);目前的最上層是各式各樣對現代智識的反思與評斷、審視與回顧。把這五類的書籍放得離我最近的順手可及處。
看看我反思中國歷史多認真啊!
很多人對二十一世紀東方出聖人很興奮,以為「中國」要出頭了。其實呢,東方出聖人表示。。。
聖人難出,Why?要人民的生命生計慘到不行,絕望到了極致,才會有聖人出世。不說別的,在中國文化裡最接近聖人層次的兩人:老子跟孔子,都是因為「周文疲弊」而引發的感應!可見當時的「周文疲弊」是相當的政治混亂與民不聊生,才有幾個實力強的諸侯國想出來「主持」秩序的。要知道春秋五霸的幾個諸侯,他們的爵位並不高的(除了宋國是公爵)而周朝一開始分封的「姬」姓公爵國真的不少,所以那些子國與男國出來「主持」啥國際秩序呢?周天子幹了啥了?位高權重諸侯國又幹了啥?所以才「周文疲弊」呢?所以權力位份低的齊國發起了「禮義廉恥」運動!。。。
所以還期待或自傲於聖人出東方嗎?可曾想過在聖人親臨前的黑暗時期,將是怎樣的絕望感受!真想這麼經過一場嗎?所以我寧願有省思力的哲人輩出,不想要求個超凡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