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2月 17, 2013

我讀費爾巴哈

第一次聽聞費爾巴哈的名號,大概是還在德國讀書的時候吧。 那時對費爾巴哈的印象,只是一個介於黑格爾與馬克斯之間不怎麼被重視的唯物主義之父。就是像這樣子的一顆輕忽的心,我只隨意地囫圇吞棗的略讀過一些有關他的思想之簡要概述,不曾把他好好的放在心上過。

再與費爾巴哈的思想結緣是在倫敦大學,當我在金匠學院修讀人類學的時候,才比較認真的去試著了解他所提出的有關宗教本質的論詰。雖然看的還是些經師長整理過的導讀,而且那篇導讀還是為了從黑格爾過橋到馬克斯思想而寫的,那是我所看過的一個宗教本質的描述,最最貼近印順導師對宗教本質的看法。費爾巴哈認為宗教是人類意欲的表現,當人類警覺到他的無限心量,受制於時空與肉體的局限時,便會投射出一個大我梵我或超我的無限存在,來替現一個全知或全能性相,來滿足人類的欲求,並藉之表達了人類與天地自然萬物的關係。

去到了香港以後,我雖早已經影印的宗教本質演講集的中文絕版孤本,卻一直將它恭敬的束諸高閣當收藏。在無意間找到了這本書的英文譯版,終於下定決心好好讀它。深深感到讀原作與讀二手導讀的不同,導讀雖然是能提綱契領、濃縮論詰,看似節省閱讀繁複原著的時間,但讀書不是讀一個究理的結論而已。讀書之所以啟發人最多的,實是它推究論理的過程,中國人就是太會背結論了,卻常因為不知論事理脈,而食古不化應用差矣,應深以為戒。

那麼久了,我終於找到宗教本質講座的德文原始講稿,正等待它被寄到的過程中。此書對我的意義,已經轉變成病後復出重新自我訓練邏輯思維的復健療程裡。古典左翼的學者,論詰能力都很了得,尤其是德文文法的運用能力,不輸給專修古典德文的文學研究者與神學家。良好的德文文句的意解能力,是清晰邏輯理路思維的堅實基礎。他不是最艱澀的語言,但是文句的文法結構環環相扣,語句的轉折連結交代完整,是重新熟悉印度佛教論詰的終南捷徑。此外,本書是一篇篇的講座文稿的彙集。有正式的書寫德文的文法結構,卻仍不同於原本就以書面文字的形式所發表的論文集,他的緊實度還是打散了些,我用本書的英譯本來鍛鍊我自己在德英雙語在文法上、詞彙上的對應轉換能力。長久以來深受兩種語言揪結曲扭的痛苦,希望能於此一並克服。

費爾巴哈的宗教本質講集,就這樣成為了我自己再奮進的重要介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