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又拾起了比對老子道德經版本的工作,覺得難怪要把德道經轉成道德經了!我們一般一讀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會覺得老子道德經太過形而上,就自動覺得自己是凡夫俗子,不再深入。但是若是德經在前道經在後呢?我以道德經通行本的德經第一篇(不用帛書校勘版)說起:『上德不得德,是以有德;下徳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為而无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无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卜卦測運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皮)取此。』
仁義禮智信?越走越下端,越走對人性思考維度的要求越低呢!
以此看來,儒家確實信仰人性本惡(至少是往下怠惰的)!!不用說是因為『周禮疲弊』而興儒道兩家,在周公制禮時,其實在當時人性表現的低下是能想見的。後來甚至到了齊桓公時,更明白地指出『禮義廉恥』,是當時的社會已經作惡到不知羞的地步了。
所以那塊土地的人性呀,至少已經卑賤了三千年以上(至少從商朝末期起跳)!!還泱泱上國個啥?
=======
從我的前文補充:
說自古有「仁義」講四維八德?說治世唯有聖人出?說華人講究慈孝,忠貞義膽文明之最,是嗎?
道德經裡說:『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合,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所以中國自古是怎樣的中國呢?
『人。性。淪。喪,文。明。廢。弛』
才是中國文明的史實真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