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1月 21, 2012

政治短思。。。

若是DPP眾人(本土群眾)還看不清我我系與台獨『新跪』的可怕,台灣被中國與KMT玩完,是自找的。那麼容易被挑撥,分化。。。內鬥內行,也把自己的根本鬥掉。一堆人等,還是大博士,名教授呢!居然是採信扭曲輿論來發言,判斷與言論品質這麼粗造,真是一堆bumbling fool ,哪有資格擁有大學教授、社會領導精英的名銜?一堆社會科學家與自然科學家們,能被稱為『科學家』斷事要有『實證』的基礎,DPP中常會的實證是什麼?就是寫定的會議記錄啊,就是現場的影音存證啊。有人亂放話記者就亂寫,『名人/政客』就亂罵,怎麼?每個都成為『潑O罵街』的bumbling idiot?讓大野狼在戲台下興奮地鼓掌叫好?那謝先生和蔡主席有何必像郭靖黃蓉一般的死守襄陽城?等著蒙古大軍南下收拾,先被推出去斬頭的就是那群綠營小丑。。。

*    *    *
一個國家的領導人會影響那個國家國民『共業所感』的集體情緒,與行事趨向,政黨亦同。所以我才會對領導人的心思,品德,個性的傾向那麼在意,因為屢試不爽的事實例證可明鑒。馬英九最根本敗台的地方,就在他的智識能力,像bumbling OOXX(他的謚號已經被封好了:Ma the Bumbler—瘥宗?蠢宗?呆宗?傻宗?丑宗?)。他的邏輯組織能力,遇事決斷的方針與態度,成為『風潮』像洪水般影響很多『盲目』的跟從。。。(齊景公好紫衣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    *    *
民主的公民社會存在的意義,我自己覺得,在于有機與包容,遊刃有餘的萬紫千紅,能共處團體,又可充分做自己。。。一個多數生命能向上發展從容自在長大的空間。
主力是放在異的多或是同的多,要是時勢而定,異與同的競合空間要留得恰到好處最重要。。。

彼此的距離有到位,就是繽紛有致,充滿生命活力的豐饒;
遠近親疏的走位,就是囫囤災難的根源與養分,生命活力枯痿的悵然

2 則留言:

  1. 這封號的聯想不是我的發見,是藍營的蔡正元說的~~

    蔡正元:不是「馬英九笨蛋」,而是更糟糕的「馬笨王」
    http://www.nownews.com/2012/11/21/11490-2874910.htm

    『。。。蔡正元在臉書po文說,經濟學人是英國雜誌,它知道這句話的涵義。
    不是「笨拙馬英九」,也不是「馬英九笨蛋」,而是更糟糕的「馬笨王」。

    因為這是英國歷史上,對英國國王的制式封號用語;「征服王威廉」是「William the Conquer」,「獅心王李查」是「Richard the Lionheart」,「偉大王亞佛列德」是「Afred the Great」。

    蔡正元在說,一般人是不會用這種封號!只有國王才會用「Name the Bumbler」。。。』

    回覆刪除
  2. 英式英文的詞藻使用,常常隱藏着過去的典故用法,假借過去用法的情境,轉喻(或暗喻)到這個文本所要表達的情境。

    轉自臉友所寫的:『留英的兒童文學博士幸佳慧說文解字(引自佳慧的臉書):

    遣人去抗議解釋,再讓人帶著憐憫的微笑出來拂袖回覆,豈不恰好示範了ineffectual bumbler的具體內容?!我都可以想像該期刊各個辦公室笑翻天的情景了。
    英國重要期刊的專業文字工作者才不可能隨便用字,每個重要字尤其是標籤語彙都是嵌載了他們濃厚的文化語層投射,就我來說,《經濟學人》這bumbler就是直接連結到《孤雛淚》裡的小官吏the bumble。陳超明不敢說明白的,是這個角色除了「沒有真本事」外,還有愛權力、愛用權力、裝腔作勢、好大喜功、自大無憐憫心,並盡其可能的”"羞辱鞭打窮人跟孤兒”"這些重要本質。狄更斯讓the bumble手執權丈、穿帝王衣、頭戴公雞帽,管的卻是救濟院的弱勢者,便是個精彩的對比論述。《牛津字典》標注該字的名詞bumbledom 俐落的很:小吏的裝腔自負與浮誇多事,極度的形式與官僚作風。
    《經》在bumbler前再加的ineffectual,語意清楚的不得了。』

    Ani DW:在正式的英式英文的解法裡,我想這個最貼近經濟學人雜誌所要表達的意思。
    馬先生與馬政府的低文化水平,可想而知。。。BBC定期重編『孤雛淚』上演,大概每五到十年改演一次。英國人對bumbler一詞的鮮明印象,從電視歷史劇跟West End的歌舞劇,恐怕就是這樣沒錯。台灣的駐英代表外交大才子沈呂巡去抗議,是文化程度的低鄙,還是羞愧卻硬着頭皮為自大的蠢呆losing face?

    回覆刪除